查看原文
其他

13岁考上双一流大学的那个“神童”,茅台集团承诺资助4年费用,1年后为何撤资了?

阿呆爸 阿呆爸育儿 2023-09-21

这是阿呆爸第836篇原创


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:初六




2009年9月,13岁的廖崴在父母的陪同下,来到了北京。

这是他和父母第一次离开山村,面对眼前的繁华,廖崴眼睛里满是对北京这个特大都市的好奇。

这一年,他以563分的高考成绩,考上了“双一流”中国农业大学。

那时候的他,年少有为,意气风发,甚至立下豪言壮语:毕业后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。

然而,进入大学仅2年,他就险遭退学,就连承诺资助他4年费用的茅台集团,也紧急撤回对他的资助,当初他许下的壮志似乎成为了一句空谈。

有人说:“神童的结局往往都成为伤仲永。”

如今,14年过去了,廖崴是否如人所说变成了伤仲永,泯然众人?



01.

山村里诞生了“文曲星”

1996年,廖崴出生在贵州省大方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,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。

据说,廖母怀孕的时候,曾梦见一只扇动翅膀上下翻飞的凤凰,她本以为将要出生的孩子是个女儿,没想到,这个梦会有另一层含义。

廖崴很小的时候,就展现出超强的记忆力。


2岁那年,一次无意间,他蹲在门口听到邻居孩子背古诗,只听了一遍就流利地背了下来,随着邻居继续背诵,廖崴跟着一首接一首地背下来。

这让在一旁干活的母亲,顿时很是惊喜激动,自己的孩子竟如此聪明,记性好。

次日,母亲就让父亲到镇上买回来一本带图画的《唐诗三百首》,每当忙完活,她就陪廖崴背诗,遇到不懂的字,她便去请教邻居。

就这样,在母亲的陪伴学习下,廖崴学得津津有味。

当同龄的孩子正磕磕巴巴学说话时,廖崴已经能熟练背诵诗词了;当别的孩子还在掰手指学算术时,他已经应用自如地答题了。

村里人得知此事,都说廖家这孩子不得了,定是“文曲星”下凡。


这句话让母亲不禁想起那个胎梦,也许是意味着这个孩子会是人中龙凤的意思。

看到廖崴异于常人的天赋表现,父母喜在心里急在眼里,两个人都没有文化,不懂得教导孩子,生怕耽误孩子的前程。

这时,村里的老教师向他们建议:“孩子这么聪明,早点送他去读书,说不定将来会有一番大作为。”

夫妻俩商量了一番,决定送刚满5岁的廖崴到学校读书。

初入学堂,廖崴的表现就让老师感到惊讶。

同学们难以背诵的课文,廖崴仅仅读了三两遍就已经烂熟于心。

老师教的内容他一次就能学会,还学会举一反三,在课堂上反问老师问题,时常把老师给难住了。

没多久,老师们都知道一年级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。


为了试探廖崴的聪明程度,高年级的老师特意拿来了高年级的课本和习题给他学习,没想到,他一下子就完全掌握了知识,做题完全正确。

这让老师和学校领导大为惊奇,直称廖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经过老师们的多番考验,一致认为廖崴完全可以跳级学习。

在征得廖父廖母的同意后,廖崴开始了跳级式的学习。

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,他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,顺利考上了初中。

没想到,上初中后,7岁的廖崴不但能跟上每一门课程,学习成绩还依然名列前茅,年年拿到奖学金。

更令人称奇和羡慕的是,廖崴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,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“书呆子”。

他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,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里举行的各项奥林匹克竞赛。

他拿过省级数学竞赛的一等奖,甚至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三等奖,各种奖项拿到手软。

与此同时,廖崴连连跳级,短短数年就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。

如此耀眼的学习经历,让廖崴这个名字渐渐被传开,大家都称他为“贵州小神童”。

2008年,廖崴在学校的支持和父母的陪同下,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。

那年,廖崴考了400多分,他对这个分数并不满意,他决定继续学习,来年再战。

接下来的一年里,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,这一次,13岁的廖崴“一战成名”。

2009年,他以563分的优异成绩被“双一流”中国农业大学录取。


消息传出后,媒体记者蜂拥而至,一夜之间,全国人民都知道贵州出了个神童。

当收到中农大的录取通知书,一家人很是高兴,廖父廖母更是小心翼翼地摩挲录取通知书,一脸欣慰。

可当看到学费和其他费用时,一家人却为此犯了愁。

家里仅靠几亩薄地种植赚钱,日常生活很是拮据,加上前些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,花费了家里大半积蓄。

上大学一年的学费要6000元,还不包括生活费等,家里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。

无奈之下,夫妻俩四处借钱,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东拼西凑,才勉强凑足了学费。


02.

一代神童跌入谷底

2009年9月2日这天,是中国农业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。

校长柯炳生和几个学生特意来到北京火车站,迎接廖崴这个“特殊”的学生。


相比站在他身旁怯生生的父母,廖崴一点都不怯场,反而主动热情地和柯校长握手问好,向师兄师姐们打招呼。


一路上,柯校长给廖崴介绍了农大相关的各种情况以及知识,并关切地询问廖崴的家庭生活,对四年大学生活有何打算。

他一本正经地说:“我打算用两年修完农大的学分,再报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,读到博士后之后,做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。”

听到这番豪言壮语,柯校长不经点点头,对这个胸怀抱负的孩子更加欣赏了。

得知廖家条件不好,何校长当即向他的父母表示,学校将会按照政策,减免他的学杂费。并在学校给廖父安排了一份楼管工作,让他可以安心留在北京,照顾廖崴。


与此同时,贵州茅台集团通过媒体报道,了解到廖崴的事迹,通过学校向廖崴提出:

愿意承担廖崴大学期间的全部费用,直到他完成学业为止,并承诺等他完成学业后,在集团内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。


就这样,有父亲陪在身边,又有集团的资助,无后顾之忧的廖崴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。

然而,大学的生活并不是廖崴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
一开始,同学们面对这个小弟弟既好奇又佩服,大家都竭尽己能帮助他,可由于廖崴的年龄和其他同学相差太大,同学之间聊的话题,廖崴一点都不懂,他喜欢看的动画片,喜欢的东西,又让同学们觉得有些幼稚。

久而久之,同学们对廖崴渐渐没了兴趣,也没话题可聊。

此外,虽然廖崴顶着“贵州小神童”的光环进入大学,可进来后,他发现很多同学天赋很高,他不再是和从前一样鹤立鸡群了。

加上大学靠更多的是自律,然而廖崴年龄还小,正处于活泼调皮的阶段,他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,在课堂上随意走动,闹出响动,开小差,这让老师们大为头疼。

虽然老师们对这个“特别”学生比较关心照顾,但却没有一个老师像廖崴中小学时的老师那样,对他特别偏爱。

这样的落差让廖崴很难适应,也让他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。

当他想与陪读的父亲倾诉时,父亲却总是让他不要想太多,专心读书就好。
心里的苦闷无处发泄,偶然间,廖崴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游戏。

在打游戏的过程中,他释放了很多负面情绪,这让他整个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开心。

从此,他时常请假旷课,白天躲在宿舍睡觉,晚上到网吧打游戏,是网吧里的常客,甚至连续玩几天通宵。

廖崴沉迷在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,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。

直到大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,廖崴所学的专业15门学科,他挂了14门,在系里排名倒数。

按照学校规定,廖崴是要被勒令退学的,但鉴于他的特殊情况,学校决定先暂停他的课程安排,再另做打算。

很快,廖崴考年级倒数惨遭退学的消息传遍了全网,这让一直关注他的人大为失望,甚至有人嘲讽他是现代版的“伤仲永”。

茅台集团得知廖崴的现状,认为他已不再符合他们的资助标准,决定停止对他的资助。

外界的议论和批评,让廖崴很是失落,他更是破罐子破碎了。

就在他自暴自弃之际,柯校长出现了。


03.

贵人相助,涅槃重生

柯校长从第一次见到廖崴起,就十分喜欢他,对他寄予厚望,他深信这个孩子只是一时贪玩,缺少引导陪伴。


在校务会上,惜才如金的他力排众议,决定给廖崴一次机会,让他退级重读。
随后,他找到廖崴,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柯校长的关心,让廖崴眼眶酸胀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温暖。

他向校长诉说了自己这一年多的苦闷,也向校长解释了自己沉迷游戏的原因。

在柯校长的关心和开导下,廖崴深知自己的错误,他痛改前非,主动把网吧的包月卡上交给了校长,表示自己绝不再让柯校长失望。

他接受柯校长的安排,暂行留校观察。同时,他利用这段时间,放缓了成长的脚步,对学校、社会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认知。

考虑到廖崴从小到大和母亲比较亲近,柯校长还特意把廖崴的母亲接到北京,给她安排了一份后勤工作,让她无后顾之忧陪读。

母亲的到来,让廖崴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。


从那之后,廖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,再也没有去过网吧,并且逐渐地成熟了起来,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同学之间。

2011年9月,廖崴接受学校的安排,从理学院2009级转入电气工程学院2011级,大一开始从小学起,一步一个脚印地重走大学路。

新的专业,新的生活,似乎让他有了彻底告别过去的信心。

此后,廖崴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地提高。

他发奋用功的同时,也很快展示出他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天赋。

毕业前夕,廖崴和其他 40多名国内外顶尖的专业选手,在大数据算法、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较量,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。

2015年6月,廖崴以总成绩第二名的成绩,从中国农业大学本科顺利毕业。

本科毕业后,廖崴又被保送进了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成了本校的一名研究生。


拿到保研通知书那天,他第一时间向校长汇报这个好消息。

回想自己的过往,廖崴最感激感恩的就是柯校长。

在他自甘堕落,被众人放弃的时候,是柯校长把他从深渊中拉回来,拯救了他,是柯校长的信任和关心,给了他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。

廖崴向柯校长表示他要努力读书,争取拿到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文凭。

到时,他想带着这张文凭,到茅台集团应聘,让对方看到他的改变,自己不再是当年那个“扶不起的阿斗了。”

卢梭在《爱弥儿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

“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,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,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,他们长得既不丰满,也不甜美。”

不禁想起,像宁铂、何碧玉、蒋昕捷、陶哲轩等众人皆知的神童,有的人一路高歌猛进,最终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发光发热,拥有一番大成就。

有的人却只是昙花一现,最后泯然于世,成为一个普通人。

他们拥有一样高的起点,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,这其中固然有自身性格方面的影响,但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引导和陪伴。

就像廖崴,他的人生被按下了快捷键,但幸好他遇到了如父亲一样的校长。

在他沉迷网络,迷失自己的时候,柯校长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他的人生,帮助他认识自己,看清自己,指引他走向阳光大道。

如今,虽然在网上找不到有关廖崴的最新消息,他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里。

但阿呆爸相信,涅槃重生的廖崴一定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,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。

孩子的人生,需要的是唤醒,而非催熟。

为人父母,不要着急让孩子开花结果,他们有自己的花期,陪伴孩子静待花开,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。

育儿不慌张,阿呆爸来帮忙,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。▼
 · 今日视频推荐 · 

在微信视频号里搜索“阿呆爸育儿”

观看每日精选教育、育儿视频

欢迎大家关注

8岁上高中,10岁上南科大的“神童”为何选择休学回家
- END - · 往期推荐 · 

她用日薪3000元购买母爱:做性感尤物,当豪门千金

张雪峰的一句话,今年高考新闻传媒专业全面崩盘

王诗龄创作冲上热搜,我才明白父母之间的差距

点赞,在看,育儿路上一同成长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